“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我覺得自己就是入錯了行。”大連人馬欣在一家證券公司工作,擔任股票操盤手,但他覺得這份工作是養(yǎng)家糊口而不得不做的,自己真正喜愛和向往的另有一方天地。每當吃完晚餐,馬欣就會靜靜地坐在書桌前,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腦,一字一字地讀古籍。對他來說,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去年9月,馬欣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中華書局的招募令,便立刻報名。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后,被正式錄用,他是少數(shù)幾位與自己本職工作完全不相關的志愿者之一。
在短短4個月里,馬欣審校了17部古籍,總字數(shù)超過100萬字。馬欣說,自己的古文功底是小時候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繁體字版的四大名著練出來的。“這兩份工作完全不搭界,我也從沒想到自己會校對古籍。”馬欣說。在證券行業(yè)工作壓力很大,對一線操盤手而言,無所謂是否下班,即使下班了,市場行情的變化也會給心理造成巨大波動,“有時就算睡覺也會被嚇醒。”
審校古籍,除了要認識繁體字,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認真負責。《中華大藏經(jīng)續(xù)編》已經(jīng)整理出來,分給志愿校對人員的是兩個不同格式的文件,讓他們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錯訛。此外,還要對文件的格式、書名、標點等做審校,這要求校對者一個字也不能放過,嚴謹細致地審閱和校對。
馬欣說,自己喜歡字數(shù)多、故事性強的古籍,讀起來很容易。但一些古籍有很多專有名詞,很難懂,他也不敢擅動,只能讓兩份文件上的文字保持一致,這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讓馬欣審校的古籍得到了中華書局的認可。
在證券行業(yè)工作時,馬欣也曾幫助別人校對過若干古籍,不是為了錢,就是覺得有意思。馬欣的愛人有一次問他“你審校古籍能掙多少錢?”他算了一下,扣完稅,一個月1400元。“我愛人當時就笑了,說她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賺1400元。”馬欣說,“我不是為了錢,校對古籍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兒。”這份業(yè)余工作改變了他在家中的角色,“以前在家里的定位是‘廚子兼司機’,而現(xiàn)在還有一份別人做不了的工作,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別的才能。”